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如果你是八年級,或許已聽聞不少告誡:必須擁有好態度、服膺於組織的規範……這些「教條」背後的涵義、企業的用意到底是什麼?以下6大指南,幫你做好的正確心理準備。
誤踩6個工作地雷,讓你三年升不了職

地雷1:痛恨自己的工作》請想辦法讓工作和興趣結合

如果工作就是興趣,這該多好?想必,這也是你心中對「理想工作」的定義。事實上,在全球化時代中,這件事對個人的重要性又比過去更甚。

《未來工作在哪裡》的作者、倫敦商學院教授林達.葛瑞騰(Lynda Gratton)便表示,「知識、創意和創新將成為未來工作的基石,而我們對工作的感覺和態度將影響創新的成果。」

她認為,如果痛恨自己的工作,絕對不可能創意十足。

既然未來難以預測,「最好還是追求自己的志趣,做你愛做的事情。」這樣,你做的時候會認為很有意義,同時也會覺得拿手。

從興趣去選擇工作,固然是結合兩者的做法之一,然而你必須理解,工作的本質終究和興趣不同。

因此,可能有時候你的興趣並不等於能力,不足以發展成生涯所需的專業;也可能即使憑著興趣踏入了某個領域,但做了以後發現,工作中仍然有讓你不喜歡的部份。

這時候,在工作中主動發掘趣味,讓自己喜歡它,同時邊做邊學,在不同階段為自己創造不同的工作樂趣與成長,變成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葛瑞騰指出,現代人的工作生涯,已經從過去的「20幾歲進入職場→30出頭當上主管→50歲達到高峰→60出頭準備退休」,轉變成為「排鐘式」曲線,也就是由好幾個鐘型曲線組成的生涯發展模式。

她舉例,一個人可能在大學畢業後進入某家公司上班,到30歲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後,卻決定停下腳步,花一年時間旅行。之後重回職場,藉著參與不同的合作專案擴展經驗,40歲時,又再度回學校當學生、跨入第二個專精領域。於是,過去強調的「學以致用」已然轉變成「用以致學」。

工作、學習、充電、重新工作,這幾個字組合而成的循環,將是未來的常態。

總之,不要期待興趣會自然而然變成工作,不管透過選擇還是創造,讓興趣與工作結合是自己的責任。

地雷2:不重視小節》請擁有「準備好工作」的態度

「態度」,辭典的解釋是人的行為舉止,或是對事情採取的主張或立場。當企業不斷強調態度之於人才的關鍵性時,究竟,什麼才是態度的內涵?

延伸閱讀

  1. 1 不怕沒工作,只怕沒專業!4種聰明態度,打造不敗生涯
  2. 2 發現你的9種工作天才
  3. 3 管理實戰法則:CEO的16個私房管理工具與方法
  4. 4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
  5. 5 從一份「員工福利大調查」聆聽員工心聲,找出企業福利創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