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主動」的3個層次,你做得到嗎?

- Web only
-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昨天到中部一家公司上課。
我上課的方式,不是我講大道理給同學聽,而是我用案例來引導同學講給我聽。
每家公司都一樣。一開始從來沒有人發言。但藉由有趣的案例引導,同學慢慢主動開口了。到了下課前,討論變得欲罷不能。
做老師最大的收穫,是看到同學在短短兩個小時,從被動變主動。
進入職場後,我們都學過「主動」的重要,但大家實踐的程度不一。我很幸運,碰過很多主動的同事。
主動的第一個層次:被拒絕後仍然保持主動
當年在做「若水」,應屆畢業生Jossy來應徵。但我想找有經驗的人,所以婉拒了她。
但她不放棄,持續寫信給我:「我很想見證禮拜四若水第一次跟媒體接觸的記者會,也想說這樣一個公開對外、有媒體採訪的活動,若水應該會需要一些幫忙的人手,我有不少接待跟辦活動的經驗,也很願意幫忙!」
我邀她來參加記者會。事後,她再主動聯絡:「接下來若水要辦大活動了,我幫你們的活動做了BBS網路宣傳廣告,已經張貼在最熱門的BBS站PTT和PTT2的各大熱門版,這樣的好消息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
後來,她變成若水的重要夥伴。
主動的第二個層次:就算付出代價,也要主動
「若水」開張時,在外商公司已經做到合夥人的Ray,放棄高薪來加入。
他說:「我很晚才生小孩,覺得這是上帝給我的禮物。我也想,給這世上其他人一份禮物。你們要做公益,這是最好的禮物。」
我說:「約翰藍儂有句話:『真正的人生,在你忙於其他事情時,悄悄溜走了。』也許,做這件事,是我們給自己的禮物。找回自己真正的人生,這個禮物只有自己能給。」
第三個層次:主動做自己專長的事,創造別人不能創造的價值
現在做《創新拿鐵 Start Up Latte》,跟50位兼職作者一起學習企業創新。其中一位是竹科工程師,百忙之中仍定期寫出深入的好文章,事後還主動去分析文章的流量,作為下次改進的依據。
他說:「本著理工宅追根究柢的精神找了些數據。首先,從Google Trend看來沒有太大變化。PASS!再來是網頁搜尋,5/9有個SEO做得不錯的轉載。MAYBE。再搜尋FB的hashtag,BINGO! …」
這些文字,我都留了下來。體會不同年代、不同人生階段,如何用合適的方式,實踐「主動」這古老的職場守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