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其實,每個人都年輕過,每個人都拿過這筆本錢,但不會永久享有。只不過,人在年輕時,常對「失去」這件事沒有感覺。
顏擇雅:年輕是本錢  看你怎麼花在刀口上

而剛離開學校那10年,正是把學校教的知識遺忘得最快的時候,因為我們真正邁向專業化,和職業相關的知識被深化,其他的則逐漸淡忘。不過,這10年也是創造個人差異化的關鍵,若能善用體力在這點上,投資便是值得的。

再舉個例子。同時從事多份工作的「斜槓青年」,是現在很多人的志向。我想說的是,有多少斜槓不是重點,這些斜槓能否拼成特殊的專業組合,替自己帶來差異化,才是重點。而那樣的差異化,取決於一個人如何運用年輕的體力。

其次,年輕人有年輕的腦袋,對很多事情的想法還沒固定下來。簡單說,應該是偏見很少的、可塑性還很強的腦袋。我建議,不要太快對一件事產生定見,應該保持習慣,推翻自己昨天的成見,不斷思考有沒有更創新的可能。

第三,年輕人才擁有追求公平的機會。年輕人常感慨世代不公平,但我想試著從另一個角度談論何謂公平。15歲以前的人生是父母決定的,很難扭轉;35歲以後的人生已漸成定局,也很難改變。所以說,離開學校的最後10年,和出社會的前10年,是人生的黃金階段,就算覺得受到不平等待遇,還可以靠自己的選擇去追回來。過了這個階段,反而很難再大幅拉近差距。

最後,是年輕人的眼睛。若是仔細觀察小孩,會發現他們看向世界的眼神總是帶著興奮,這是長大後很難再有的。人到了一定年紀後,就不再對事物感到新奇,所以年輕的眼睛更值得好好把握和運用。

很多人認為台灣很「悶」,想出國闖一闖。他們說,出國起碼能讓外語能力更好,但我想問,有了好的語言能力,然後呢?如果只是想要會說、會聽,卻沒有把語言能力轉換為視野,就顯得有些浪費。

若要讓出國的意義最大化,就要善用年輕的眼睛看世界。出國前、後的眼界,應該很不一樣。而且,所謂的眼界,是將海外的見聞視為一面鏡子,思考台灣能有哪些潛在機會,而不是只換得一對充滿負能量的眼睛,回國後只是抱怨、覺得台灣沒有希望。

我會這麼說,如果想出國,就順道試著用別人的眼光看一看台灣,而不只是每天逛街、看球賽。不管在哪,都要擁有用世界的眼光看自己的能力。

延伸閱讀

  1. 1 22歲起,選那個不做會後悔的決定
  2. 2 【我們的30歲】旅人宗師╳7年級背包客
  3. 3 頂尖經理人:從自我養成到跨國管理15堂課
  4. 4 什麼都學得會!15個高效學習法則,快速上手新能力
  5. 5 不加薪也能讓員工體驗提升!韋萊韜悅用四個英文字,讓人才理解老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