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馬克祖克柏都沒有「真的休學」?最困難的不在是否要冒險,而在於何時該冒險

- 三采文化
-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當初我在看《社群網戰》這部電影時,總想像祖克柏是個叛逆小子:中途輟學、朝空中比了一個大大的中指,頭也不回地離開學校。電影從沒演到他懷疑臉書未來發展的片段;也沒有演到他謹慎地評估先休學一個學期。
這麼多年以來,我只看到報章標題這麼寫著:「中輟生蓋茲和祖克柏」,所以我自然而然地假設他完全不拖泥帶水地決定從大學輟學。報章標題和電影總是非黑即白,但現在我明白了:真實從不是非黑即白,它們是灰色的,全都是灰色的。
如果你想了解事情全貌,你就得更深入挖掘;你不能只依賴報章雜誌的標題或推特,只用推特發文限制的一百四十個字,是無法足夠清楚地描繪出灰色地帶。
我又抓起一本關於比爾‧蓋茲的書,然後在第93頁處,又出現了我要找的內容。
蓋茲也不是一時興起決定從大學輟學的。他在大三那年先休學了一學期,全職在微軟上班。而當公司還沒完全上軌道時,蓋茲就重回學校上課。又一次,沒任何人提到這件事。又過一年,蓋茲再次休學一學期,而隨著微軟的發展漸漸起飛,他又跟著再休了一個學期。
關於冒險這件事,或許最困難的部分並不在於是否要冒險,而是在於何時該冒險。究竟需要多少動能才足以成為輟學的正當理由,這樣子的事從沒個確切標準。
當你在做重大決定時,它很少有看起來清楚明白的時候,只有當你回頭看時,它們才顯得清清楚楚。你所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一次踏出一步。
雖然從南加大輟學這個想法對我來說有些難以接受,不過,仍然保持在學狀態,只是先休學一學期的這方案,聽起來卻完美非常。
我開車到學校,和學業導師談了一會兒,她給了我一張上頭寫著「南加大休學申請」的綠色表格,上頭說,我在七年內可以隨時復學。
接著,我忙不迭地趕回家想跟父母分享這個好消息。
為什麼學校只能有一個樣子?
「休學一學期?」我媽對著我大吼,「你是頭殼壞去了嗎?」她正在廚房切番茄。
「媽,這真的沒有妳想得這麼嚴重!」
「有,它比你想得還嚴重!我認識你的時間比你認識自己還久,我知道你一旦離開學校,就絕對不會回去了!」
「媽,這只是……」
「不准!我兒子不可以變成大學中輟生!」
「這上面又沒說輟學,」我搖晃著這張綠色表格一邊說,「這是休學申請。」
她更用力地切著番茄。
「媽,妳要相信我,艾略特跟我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