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學費還給72萬年薪,自己要的人才自己教

- Cheers雜誌220期
- 圖片來源:廖祐瑲攝影,Dyson提供
戴森解釋:「這告訴我們,想成為工程師的年輕人,希望成為實用性的工程師,能實際應用,而非只專注在學業上的工程知識。」他的觀察強化開設培育實務工程師大學的信念。
因定位明確,加上戴森在工程設計界的地位,使戴森學院即使位於馬姆斯伯里,距倫敦市區2小時車程,但自創立招生起,就讓許多英國學子趨之若鶩。
寧放棄劍橋、牛津,學生搶破頭擠進窄門
戴森學院希望工程師透過「小班制」協助大學生成長,並理解他們的想法,因此每年招收人數不超過50人。沒想到,報名人數卻是預定錄取人數的20~30倍。
申請2018年班的人數高達950人,卻僅錄取43人,錄取率僅4.5%;不少學生更放棄英國劍橋、牛津或帝國理工學院的錄取資格,就是為了擠進戴森學院窄門,拿到成為國際級工程師的門票。
究竟它有別於傳統大學的創新之處為何?
1.學費全免
2017年,戴森學院招收33名學生,隔年招收43名學生。共76名英國本地學生不僅「學費全免」,並將他們視為正職員工,提供每年1萬8,000元英磅(約新台幣72萬元)的薪資。
學生免於苦惱沉重學費,自然可專注於學業及累積實務經驗;更特別的是,學生畢業後不需強制留在戴森公司工作,可自由至其他企業工作。
2.與工程師並肩學習實務
戴森學院初期由全球排名百大的華威大學(WMG, University of Warwick)制定課程,學生每週有5天上課日,其中2天在課堂上學習工程基礎學科,另外3天則和總部的工程師肩並肩學習並參與開發、製作及完成各種產品,以將課堂所學實際應用在實作中,貫徹「學用合一」的概念。
▲戴森學院的學生,每週2天在戴森總部的教室內修習基礎課程,培養專業能力。
3.研究與企業實習並進
4年制學院課程的前兩年,著重基礎課程,3、4年級則提供更具體的電子及機械工程科目,學生可自行選擇軟體或電子工程等不同領域深造,並製作專案。寒暑假則有機會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戴森科技與研發中心度過。
若要解決「全球性問題」,絕不可能靠傳統思維。戴森學院就是以企業資源,讓學生無後顧之憂地深入鑽研基礎工程與實作,並同時為企業打造源源不絕的人才庫。
營造交流環境,接觸工程師吸收實戰經驗
造訪戴森總部的這天,園區另一頭的「大學村」(The Undergraduate Village)正加緊趕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