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人工智慧(AI)會影響誰的工作機會?」這個老問題,現在有了新的解答。名列全球智庫排名之首的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11月最新AI報告發現,學歷愈高、薪資愈高的工作者,愈容易被AI取代,不論企業或人才,面對「不數位化就被淘汰」的挑戰,該如何力爭上游?
想成為高薪且不可取代的人才?微軟總經理孫基康的2個轉型建議

還在擔心AI取代人才?AI的衝擊已進到下一個階段。

「在1、2年前,企業對AI的期待主要落在執行面,問題也偏向功能與工具性,」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政大EMBA執行長邱奕嘉分析,「但如今已經拉到策略面與經營面。」也就是說,台灣企業已經過去以「企業為體,AI為用」的理解方式,近一步認識到,AI的影響不只在執行面,更在營運與策略面。

在引進AI的戰場上,先後幫助台達、遠雄、遠傳等龍頭企業啟動數位轉型的台灣微軟,絕對是領先群裡不可忽視的勁旅。

前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從客戶身上發現,企業最大的轉型壓力,其實是來自客戶端與人才端。第一,人們的生活早已數位化,企業若不改變,將無法更有效地服務顧客。第二,現在新進的員工,都是來自數位世代,若進到公司後卻發現工作環境竟然如此不數位化,作為管理者將會很難去激勵與領導團隊。

數位轉型不是換工具,而是換血、換腦袋

孫基康談起數位轉型,比起其他人又多出幾分說服力。原因在於,他自己也在「轉型中」。

2017年上任時,孫基康年僅39歲,不僅是台灣微軟史上最年輕的總經理,攤開他的履歷表,其實並沒有IT(資訊科技)經驗。從美國華盛頓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後,孫基康先後擔任美商國家儀器台灣總經理與法國施耐德電機台灣區總裁,做的全是OT(營運科技)端的工作。

OT與企業一般運用的IT服務有什麼區別?OT直接監督與控制實體設備執行情況的軟體與硬體,例如工廠自動化、配電與節能。雖然都冠上「科技」之名,但傳統工廠儀器與設備屬於封閉網絡,與IT之間可說是各自為政。

孫基康坦言,雖然大學是電機系出身,但也是進入微軟後,才重新鑽研IT領域。對於企業轉型過程,他可以說是親身體驗。孫基康分享兩個他快速適應新戰場的關鍵。

轉型關鍵一:能力是基礎,接受度更重要

孫基康曾當過送報生、賣古董、電腦維修員,持續在第一線衝鋒陷陣,累積不少銷售與溝通技巧,擔任國家儀器總經理時,更交出業績翻漲2至3成的亮眼成績。但不可否認的,他缺乏IT背景,要引領公司進行數位轉型,並非易事。

延伸閱讀

  1. 1 後疫情時代哪些人才最搶手?
  2. 2 精準畫靶、破框思考,目標管理讓疫情下營收翻倍
  3. 3 管理實戰法則:CEO的16個私房管理工具與方法
  4. 4 精準用人學,獵頭CEO的獨門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