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經營管理學中的「白海策略」,這種理論也可以有效運用在個人。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理論,挖掘出沒有覺察到的優勢。
一流人才都如何用「白海策略」?你必須先做到這3件事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1. 有些人做事情沒有條理,或者沒有執行力,是因為他們不懂怎麼分類自己工作的優先順序,但其實這是有解決方式的。
  2. 「白海策略」有一套基本架構,將所有行動分類為:1.「想要做」、2.「有能力做、3.「必須做」三種。
  3. 運用「心理障礙管理」,可以幫助自己改掉逃避「必須做的事」的習慣,還能為生涯規畫開拓新的可能性。

「做自己喜歡的事」vs.「喜歡自己在做的事」

這世上有兩句話,一句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另一句是「喜歡自己在做的事」。前者是做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後者則是無論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都樂在其中。

以工作上來說,愈是積極提升業績的人,不但愈能理解例行公事的重要性,也喜歡處理例行公事。就如本章一開頭的舉例,許多頂尖業務員願意投入在電訪、登門推銷等枯燥乏味的工作。由於他們樂於執行例行公事,反而進一步為自己爭取到更多工作和機會。

當然,有時我們也會對那些習以為常的無聊工作感到厭煩,不過可以透過「價值觀列表」和「工作盤點列表」重新認識其中也隱藏著與自己互相契合的重要價值觀。

另外,市面上有些書籍會主張「就做自己喜歡的事」,然而如果你只挑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無法自我成長。更何況,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可能靠著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來討生活。

有些人會說「我的工作就是我的興趣」「當下開心最重要」,雖然乍看之下也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這不代表他們的人生光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實,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也能喜歡自己在做的事。

史丹佛大學的約翰.克倫伯茲(John D. Krumboltz)教授以「計畫性偶發理論」(Planned Happenstance Theory)描述人的生涯。

這個理論是,人的職業約有八成是在偶然的情況下決定好的,這個觀點也能解釋為何鮮少人會實現小時候立下的志向,通常會因為預期以外的機緣而影響自己的職涯或人生。

你可以觀察到,在職場上表現出色的人,不僅會積極展開行動,更珍惜偶然遇到的貴人或機運,並將偶然化為機會。

延伸閱讀

  1. 1 樂觀,是你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品
  2. 2 平庸領導者vs.傑出領導者,最大關鍵點在「情緒智商」
  3. 3 頂尖經理人:從自我養成到跨國管理15堂課
  4. 4 什麼都學得會!15個高效學習法則,快速上手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