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每個人都有一雙鷹眼。頭一次見面,每個人都會很快根據一些蛛絲螞跡就會對對方下判斷,心理學家稱之為「薄片擷取」。科學研究也顯示,我們會在三秒鐘之內,決定喜不喜歡對方、要不要跟對方打交道。
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薄片擷取」:為什麼幾秒鐘就能判斷喜不喜歡一個人?

薄片擷取意指我們的潛意識有一種能力,只憑藉些微的「經驗薄片」,就能夠掌握情境與行為的模式。

一方面是潛意識引人入勝的特質所在,但另一方面也讓快速認知飽受質疑:人們怎麼可能以如此短暫的時間蒐集必要資訊,做出內涵複雜的判斷?答案是,我們的潛意識所進行的薄片擷取,其實就像高特曼的錄影帶分析和方程式運算,只不過是在潛意識中渾然不覺地快速運作。一段對話是否就足以瞭解一場婚姻?答案是肯定的;其他看似複雜的情境也是如此。

哪種醫師容易被告?

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發揮薄片擷取的觀念。假設你在保險公司工作,這家公司向醫師銷售醫療過失保單。你的老闆為了公司收益,要你就所有投保的外科醫師,分析哪些醫師遭人控告的風險最高。這一回你還是有兩項選擇。第一種做法:檢視每一位醫師的學歷訓練與專業證書,分析他們的執業紀錄,看看他們在過去幾年中失手過幾次。另一種做法則是:聆聽每一位醫師與病人對話的簡短片段。

我想各位讀者看到這裡應該心裡有數,猜想我會說第二種做法才是最佳選擇。你猜對了,原因如下:信不信由你,一名醫師被控告醫療過失的風險,與他過去犯多少錯誤沒有太大關聯。分析醫療過失訴訟的研究顯示,妙手回春的醫生照樣可能官司不斷,而有些經常失手的醫生卻從未上過法庭,而且絕大部分醫療過失的受害者根本不會提起訴訟。

換句話說,促使病患一狀告上法院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低劣的醫療品質,而是低劣的醫療品質再加上某種遭遇。

什麼樣的遭遇?其實就是在個人層面上,醫師對待這些病患的方式。這類案例在醫療過失訴訟中屢見不鮮,病患抱怨醫生對他們匆忙應付、敷衍輕率或者狗眼看人低。

「病患不會控告他們喜歡的醫生,」頂尖醫療訴律師珀琴(Alice Burkin)指出,「在這個領域多年以來,我從來沒見過一位客戶上門投訴說:『我很喜歡這位大夫,心裡滿過意不去的,但我還是要告他。』倒是見過病患一心要告某位專科醫師,我們建議說:『這位醫師應該沒有過失,你的主治醫師恐怕才要負責。』然而對方會說:『我不管那位主治醫師做了什麼,我喜歡她,才不會把她告上法院。』」

延伸閱讀

  1. 1 哈定謬誤:長得帥的人比較容易當選跟升遷?原來是心理學在搞怪…
  2. 2 50歲踏入戰地現場,台灣首位婦科無國界醫師:醫生也是人,但我沒時間傷心...
  3. 3 什麼都學得會!15個高效學習法則,快速上手新能力
  4. 4 創造個人優勢:哈佛學生都在學的精英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