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每個人都想追求自我實現,但在這個過程中,能不能同時利他?這會讓你的人生有更大的廣度。
用利他精神,面對未來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1. 一個能決定未來的人才,至少要有以下這3種能力。包括:全觀視野、利他精神、願景領導力。
  2. 上述3種能力,彼此間有個共通的核心基礎,就是「思辨能力」。思辨能力該怎麼養成?
  3. 閱讀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準。廣泛地閱讀、試著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並在這過程中反覆思考,才是所謂「成功的學習」。

我們常常會問:「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但真正更核心的問題應該是:「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帶來未來?可以改變未來?」

義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意思是指,每一代的人除了創造自己的時代,也會藉由當代視野回望過去。我覺得未來型的人才,應該要看清楚自己的時代是怎麼來的。所以我想提出「近未來人才」的概念:當具有洞察趨勢的想像力,又能找到實踐的路徑,這樣的人才才能「接近未來」。

面對未來的走向,台灣人不能只當follower(跟隨者),要能回答世界所面對的挑戰,以更大的企圖心和視野來思考這些問題,並試著提出解方。

怎麼樣從過去「被決定」的世代,走到能「替未來做決定」的世代,是我在思考未來人才的關鍵。

作為一個能決定未來的人才,我認為至少要有3種能力。

能力1:用全觀視野,了解社會之事

首先,應該要具備「全觀的社會視野」,視野指的是怎麼看自己,以及所共同生活的社會。

常常有人說台灣缺乏國際觀,其實,不了解國際,也可能代表不了解自己。因為不了解自己,就沒有辦法看懂世界局勢的變化。

所以,國際觀跟所謂的全觀社會視野,說的是同一件事:我們不僅要知道其他國家發生什麼事,也要知道他們在思考什麼,才能回過頭來看待自己所處的過去、現在,進一步想像未來。

能力2:秉持利他精神,同理他人的處境

而社會視野的背後,其實是一種「利他精神」,這是我想強調的第二項能力。

利他精神是未來重要的價值觀,也是公民素養的核心;每個人都想追求自我實現,但在這個過程中,能不能同時利他?這會讓你的人生有更大的廣度。

延伸閱讀

  1. 1 從「玻璃心」變成「強化防彈玻璃」的溝通術:凡事先問自己3次「那又怎麼樣?」
  2. 2 金曲獎2024|35屆金曲入圍名單公布:鳳小岳闖新人獎、楊乃文8項提名居冠
  3. 3 精準用人學,獵頭CEO的獨門心法
  4. 4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