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你一定認得這個英文單字:“Globalization”全球化,這個從上個世紀末如狂潮席捲而來,改寫人類文明的字。但事實上,另一個長相相近的單字──“Glocalization”,在企業策略上應用更廣泛。 Glocalization=Globalization+Localization,中文為「全球在地化」。它所代表的意義是,當世界被科技通訊輾平,國際間已經通行無阻時,我們必須更懂得內省,關注自己的文化、進而學習與不同地域交流,方能在激烈競爭中勝出。 《Cheers》雜誌獨家收錄由史丹佛大學、劍橋大學、東京大學參與的「國際文化探索與交流在亞洲計畫」(International Discovery and Exchange in Asia project,簡稱為IDEA計畫)的精采活動內容,會中邀請3位重量級企業人士分別從不同產業出發,拉開歷史縱軸,暢談全球在地化,揭開21世紀競爭力的祕訣。
贏在未來的關鍵字:Glocalization

黃日燦(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台北分所主持律師暨大中華業務主持人):台灣大學法律系、美國西北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1970年末期大陸開放外資時,即代表歐美跨國企業,參與談判多項重大投資案,在紐約、香港及台北執業多年。所屬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在全球4大洲有2,200多名執業律師。

我想以法律事務所的觀點來談全球化。我1975年從台大法律系畢業,隔年拿到執業資格;1983年獲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同年獲得紐約州執業資格,那時到現在2、30年間,正好是跨國企業把業務推向海外、尋求在地化的歷程。

這有兩層意義。其一是我有機會見證法律事務所隨企業經營模式產生的改變,其二就是拿到哈佛博士時,我很認真地以為自己將來會以教書為業,但20多年來從未實現過。所以我一再提醒年輕人,年輕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一定」會做的事情,很多到老也沒法完成。全球在地化,用心看穿顧客

「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著重把自己國家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全球,後者則更用心想要「看穿」每個顧客,不只推銷,而是試圖把適合的產品送到適合的人手中。

這是門大學問,就如所有商科科目中,以行銷學最為困難。因為它變幻莫測,也沒有一定規則可循。要了解這門由不同文化、社會階層和品味所組合而成的學問,你必須隨時充實新知。想要和某個地區的人做生意,就得先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甚至讓自己變成他們。

同樣問題來到法律圈,會是更大的挑戰。很多人說,「世界是平的」,我們有全球化貿易、全球化企業,但並沒有人能夠說出一套「全球化法律」。法律象徵國家主權,只能是地方性的,所以律師的適應能力格外重要,我們要了解當地法律,卻也要了解全球跑透透的客戶。

現在眾達已經是全球前5大、擁有上千名律師的國際法律事務所,但在1986年,整個事務所律師加起來,還不到100名,其中只有2位派駐亞洲,都是美國人;可是到今天,眾達光在亞洲據點就有250位律師負責業務。20年間,隨著企業遠征各地腳步,服務的客戶也從本地人、適用本地法,到近10多年來,業務已經遍佈全世界。

延伸閱讀

  1. 1 小新創如何打贏「國際賽」?
  2. 2 全球化沒死,台積電和美國要學會彼此適應:專訪美國雷鳥管理學院院長
  3. 3 頂尖經理人:從自我養成到跨國管理15堂課
  4. 4 【實作練習】秒懂Web3 ! 數位商機洞察課 - 區塊鏈、元宇宙、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