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每個團體中都有所謂的「氣氛破壞者」,在無法離開現場的情況下,怎麼跟氣氛破壞者相處,讓自己比較不會內傷?
如何面對職場中的「氣氛破壞者」?

怎麼跟氣氛破壞者相處,讓自己不內傷?

每個團體中都有所謂的「氣氛營造者」跟「氣氛破壞者」。以我來說,家裡的氣氛營造者跟破壞者是媽媽,一旦她不高興,就都不講話、不搭腔,家人就會戰戰兢兢的,生怕引爆炸彈。

公司裡的氣氛破壞者則是小老闆(女祕書),壓力一大臉就沉,也是讓同事都戰戰兢兢,但又沒法抵制或遠離她,只好忍氣吞聲。

在無法離開現場的情況下,怎麼跟氣氛破壞者相處,讓自己比較不會內傷?

透過個人與集體努力:不理會氣氛走樣,持續夠久即能穩定情緒

家庭和職場,這兩個乍看不同的領域,的確都同樣有「氣氛營造者」和「氣氛破壞者」。

這些年來,關於職場的管理或輔導,愈來愈多採用了系統理論(The System Theory)的討論。這理論是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提出的。他認為社會結構就像一個生態系統,不論經歷了平穩起伏還是天崩地裂,最後還是回到一種動態的平衡(homeostasis)。

這個理論先被家族治療理論大師鮑文(Murray Bowen)應用在家族動力上,解釋家庭的變與不變,包括為什麼有些家庭充滿爭執、為什麼絕不動搖等等。後來,這理論進一步發展成混沌理論(Chaos Theory)、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等理論,才有了管理學大師聖吉(Peter Senge)的《第五項修練》這些重要著作的出現。

家庭和公司的觀察,雖然都可以用系統理論,但還是有所不同。作為其中成員,家庭是不容易離開的,但公司卻相對容易。而且,家庭的歷史淵源流長,愛恨情仇複雜多了。也因此,家庭會出現像你說的,「氣氛經營者」和「氣氛破壞者」都是同一人,而公司卻少有這種同時集於一身的現象。

然而,不論是氣氛的破壞者還是經營者,我們可將整個家庭或公司視為一個系統來觀察,包括:他們的影響,不論破壞還是經營,是怎樣出現而放大的?他們的權力是如何產生的?他們的需求又是什麼?從這些點,我們也許可以找到相處的方法。

破壞者常用非口語之訊息進行操縱,來達到他要的目的。他們會透過不爽的表情、用力甩門這類的動作,來展現他們的不悅。然而,辦公室的其他人,也就是我們,其實也扮演其中重要的一環。

延伸閱讀

  1. 1 處置惡霸員工問題,絕不能「明天再說」
  2. 2 心理諮商師的職場觀察:每個公司都有「4種人」,最累的是這種
  3. 3 累積人脈存摺:15堂創造人際複利的說話課
  4. 4 上台流利表達:報告、銷售、演講一次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