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一位兼具產業及學術高階主管身分的資深教授就說:在產業界,努力並不保證能獲利,獲利有時候是運氣。那麼,理論何用?
MBA該改變了嗎?

「管理是什麼?」、「為什麼要管理?」及「這該怎麼管?」、「該怎麼管最好?」唸過MBA的人應該都聽過,前二者是理論(想探究What & Why),是學者重視的;後二者是實務(亟欲尋求How to & Cost-benefit),為工商業經常面臨的問題。理論說明現象,現象產生理論,兩者理論上應該相輔相成。

2016年,國際商管學院認證(AACSB)公布了一項名為「Business Education Jam(商管教育僵化)」的調查結果,探討企業主及學界主管對於商管教育的滿意度。調查發現,96%的學界主管認為商管教育相當有效用,但只有33%企業主覺得商管教育符合業界需要。進一步分析當中差異,主要原因在學用落差(Skills gap)、創業(entrepreneur)、商業道德(business ethics)、贊助資金(Funding)及品質(Quality)等面向上。

在台灣學過企管的人,都應該聽說過「五管」。管理一家公司需要管生產、管銷售、管人力資源、管研發、管財務,這是流行了數十年的學術架構。隨著科技進步,後來有管物料、管網路、管數據、管電子商務…,甚至特定行業的管理,像是餐飲管理、旅遊管理、金融…等,至今有大數據、物聯網…等議題,傳統的架構似乎不再夠用,甚至在金融風暴及不景氣時,管理理論的有效性(有用性)備受質疑。

華文商管認證(ACCSB)主管認為:五管是MBA的基礎,缺一不可,缺了便成為MS (Master of Science)。所以架構是硬鐵板,不可更改。但管理大師許士軍教授認為:MBA是實務導向,不是研究理論。實務問題才是MBA應該探討的範疇,不是嗎?不過,研究理論的教授為什麼可以解決業界日益變化,又經常是十萬火急的實務問題呢?而那些成名的企業家,哪些成功背後有理論應用的影子?

一位兼具產業及學術高階主管身分的資深教授就說:在產業界,努力並不保證能獲利,獲利有時候是運氣。那麼,理論何用?

有一位在商管學術圈子待了一陣子的助理教授,懷抱理想轉到創投界,看能不能闖出一番成績。他說:到了業界,某家公司的人事問題,某家公司的物料問題,某家產品的規劃,該怎麼投?怎麼管?這下發現,理論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眼前問題。他認為在產業界,理論權重三成、實務則為七成。

延伸閱讀

  1. 1 2017年EMBA調查:管理者新挑戰vs.EMBA課程新變化
  2. 2 棘手的事情總是一件接一件?
  3. 3 精準用人學,獵頭CEO的獨門心法
  4. 4 頂尖經理人:從自我養成到跨國管理15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