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從西班牙到義大利,從德國到法國,高學歷的30歲世代,是一個低薪世代。」 ──法國《Courrier International》週刊
18~35歲,「1,000歐元世代」

3月下旬,朋友去東京出差,在尊榮闊碩的「皇居」城牆外,看見有貧民露宿街頭,不遠處是徹夜點燈的警察廳,竟無人干涉,亦無人搭理。

朋友驚異,說過去只有在「上野公園」暗角,用黑傘遮蔽隱藏的無家可歸,如今怎麼公然暴露?連富裕日本,都擋不住大量人口的窮途末路?

同時,巴黎索爾本大學架起鐵柵,唯恐上街示威的年輕學生,進一步衝佔校區。帶著一點嘉年華會的熱鬧氣氛,學生抗議政府頒布「首次雇用合約」(CPE法案),明文容許老闆們不必說理由,可以任意開除26歲以下,年資不滿兩年的新進員工。

警民對峙,有人開始在拉丁區挖起鋪路石磚,拋向武裝鎮暴部隊,咖啡館裡有人興奮得驚呼:「哇!1960年代的反叛青年又回來了!」

當天晚上,我跟北京來的朋友,在北美東岸一間專放外語片的小戲院,跟著稀稀落落的觀眾,看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電影第1段湊巧演台灣的1968年,剃著光頭當兵的張震,巡迴寶島尋找撞球場計分小姐舒淇,當兩人吃完路邊攤,並肩站在雨中,音樂響起披頭四的「RainandTears」,身旁的北京朋友大大打起哈欠,我知道,台灣中年人的懷舊情感,跟她一點也搭不上調。她的1968年,正是沸沸湯湯的毛主席、紅小兵、文化大革命。

巴黎、台北、北京,有過各自的1968年代。法國年輕人反叛權威、台灣年輕人純純初戀、大陸年輕人激昂學習雷峰,我們有著各自的懷舊範圍。但是,2006年,全世界的年輕人,好像都齊步進入一個看起來更多元、更開放,同時也是更競爭、更難著力的處境。懷舊與現實

西班牙的卡洛琳,27歲,自稱是「1,000歐元世代」(薪水永遠under1,000歐元,約台幣3、4萬元)。她說三分之一付房租,剩下來只能緊著一天過一天。買不起房子、買不起車,她甚至不覺得自己有經濟能力生養小孩,「看起來,好像逍遙自在,其實,非常讓人疲倦。」卡洛琳大學畢業,她找得到的工作,通常根本不需要大學文憑。

根據「歐洲教育資訊網」統計,西班牙60%的大學畢業生都做著只需要中學文憑的工作,而25到34歲的大學生,失業率比其他年齡、學歷層高出1倍。

延伸閱讀

  1. 1 你不是,你混的圈子
  2. 2 10個小訣竅,讓一個人的旅行不再孤單(下)
  3. 3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
  4. 4 看見凌宗湧 —洞察花藝和人生的美學百態
  5. 5 「青年好政-Let’s Talk」團隊募集倒數計時中 歡迎青年朋友為「居住正義」大聲說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