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2006年,全世界都會聽見莫札特。其實,並不需要250週年誕辰紀念,人們對莫札特,總是印象深刻。
尋找莫札特的天才

多產的「天才」

對一個只活了35歲,卻留下9部交響樂、11部歌劇、12部鋼琴協奏曲、5部小提琴協奏曲的莫札特,除了「天才」,大家似乎找不到更貼切的形容。

於是,我們不禁自問,天才,到底是什麼意思?莫札特的音樂天才又是怎麼一回事?

上個月底,一部探索莫札特的影片《SearchofMozart》試圖透過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演奏家,尋找莫札特的天才,到底是渾然天成?還是後天培養的「產物」?

自從1984年《Amadeus》(莫札特傳)電影上映以來,一般人對莫札特的印象,多半依循著故事的敘述者──那個自認沒有莫札特的天才,既嫉妒、又憤怒上帝不公平的Salieri──從他的角度,天才,顯然是「有或沒有,一翻兩瞪眼」的毫無商量餘地。

但是,對於3歲學彈鋼琴、4歲就能準確彈奏短小樂曲、13歲寫出第一部歌劇的音莫札特,《SearchofMozart》的導演PhilGrabsky還歸納了其他幾個成為天才的關鍵因素。

創作的「生意經」

首先是「技巧熟練」,莫札特的童年,是在類似疲於奔命,不斷被嚴厲的父親領著,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奏中度過的。

曾經被戲稱為“performingmonkey”,長期持續的操作練習,是莫札特之所以為天才的最初條件。

歷史學家BayanNorthcott認為莫札特在大量創作之前,先大量吸收別人的作品,對各種風格、技巧,都有足夠的認識與累積。

不論莫札特是否真如電影中,彈琴時愛搞笑、會放屁,從他創作的數量,可以看出他幾乎是音樂的「奴隸」,工作非常勤奮。

在鋼琴演奏家RonaldBrautigam的眼中,莫札特跟莎士比亞一樣,都是絕佳的「生意人」,懂得融合通俗的、活潑的,人們能琅琅上口的曲調,來行銷自己的創意跟作品。

最後,再加上莫札特的主要雇主/贊助者(約瑟二世國王),能夠欣賞並寬容莫札特,讓他盡情發揮自我,表達在當時,未必人人能夠接受的獨特創意。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在具備了相同的教育與環境,都能成為莫札特。但至少我們知道,沒有了這些,恐怕再引人嫉妒、上天再眷顧的天分,也多半只能曇花一現,留不下痕跡。

延伸閱讀

  1. 1 等你打開音樂的潘朵拉
  2. 2 天才大臣唐鳳的情緒管理法:遇到負面的感受時,「這樣做」可以讓情緒移動
  3. 3 文創商機:從產品到風格營造的16堂創業課
  4. 4 吸睛又吸金:製作爆紅影音的15個關鍵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