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Kid-adult是近年來非常流行的新詞,它的原文是kidult,最早出現在1985年英國的《泰晤士報》上。此字原本有2種意涵:一是人小鬼大;一是孩童化的成人,但近年來約定俗成的定義則傾向後者。
Kid-adult也需mapping

Kid-adult是拒絕長大的成人,因此,喜歡卡通、漫畫,平時蒐集公仔、玩具及可愛的娃娃。上MSN時,經常使用新奇的表情符號打招呼,平時穿著用色大膽,言行舉止孩童化。這群人外表像個成年人卻充滿稚氣,不想面對現實的挑戰,也拒絕讓自己的心靈成熟,所以,35歲的人可能有17歲或18歲的行為模式,不想要太世故,不想要長大。逃避現實,人生旅途交白卷?

現在的大學生也有kid-adult的族群,有人或翹課成性,或上MSN與陌生人窮聊,或沉溺於線上遊戲,或迷上名牌而淪為卡奴,或處心積慮逃避兵役,或一心一意延畢,總之,就是不想面對現實,只好一味安於虛幻。好不容易從大學畢業之後,職場中的kid-adult族群似乎也存在著。他們或以到處兼職為工作的重心,經常不斷的替換工作,對個人的工作生涯毫無規劃,每一個工作段落完成之後,都會賞賜自己一個愉快的異國之旅,每個月都是月光族的主人。

有人說,kid-adult是用一種遊戲人生的心態來生活,在劇烈競爭、壓力無窮的現代社會裡,未嘗是個不錯的生活適應方式,否則憂鬱症的比例在現代社會裡更會直線上升。不過,一個拒絕長大成熟的心靈,一個逃避現實的心態,在沒有家庭資源的挹注之下,是否會淪為社會邊緣人?換言之,拒絕接受現實挑戰與考驗的kid-adult,久而久之是否會在人生的旅途上繳了白卷?

其實,人生有虛幻也有現實,一味沉溺於虛幻,無助於個人身心靈的成長;面對現實殘酷的挑戰之後,人有時候也需要躲進虛幻的時空中,來調整疲憊的心靈。因此,如果心理學家認定的成熟之年為35歲,而35歲還是kid-adult,那麼,為了不虛度人生,mapping(布局)就變成很嚴肅的一樁事了。

因此,kid-adult要如何mapping呢?以大學生而言,大一、大二剛脫離高中的緊張生活,偶爾做個kid-adult也未嘗不可,但是進入大三之後,就應該騰出時間來思考自己的興趣,想想未來人生的大方向。如果要延畢的話,是否可藉此多學習一些新知識或累積深化個人的專業程度?追求名牌的物欲,如果是靠自己的能力而非依賴父母親的金錢支援,是否可以延遲滿足欲望而將注意力放在個人專長的培養上?做好生涯mapping,也可繼續保有童心

延伸閱讀

  1. 1 別讓藉口變成人生的阻礙
  2. 2 【我們的30歲】旅人宗師╳7年級背包客
  3. 3 上台流利表達:報告、銷售、演講一次打通
  4. 4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