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這個月有機會和一位企業家聊天,他突然有感而發地說:「年紀愈大,愈難覺得自己在進步。」他所指的「進步」,是打從心底、由衷覺得現在的自己。透過閱讀與旅行,展開自我對話,既是沉澱也充電,還能從中遇見真正的自己。
生活得太用力,在書本裡沉澱心靈:為自己充電的3步驟閱讀方式

儘管每個人都會閱讀,但未必都「懂」如何閱讀。透過3個簡單實行的步驟,你就可以在書本裡重新充電,找到未來解方。

步驟1:走進書店,挑本「有fu」的書

幽默大師林語堂有句名言:「能主動發現自己愛好的作家,是一個人智力進展裡最重要的事情。」

與其依賴名人推薦書單或暢銷書排行榜,如果你真想得到實用、切身又吻合個人情境的建議,唯一方法就是親自走一趟書店。畢竟,沒有人比你更清楚自己此時需要什麼。

至於如何挑出最「有感覺」又值得一讀的那本?作家余光中在《憑一張地圖》書中,提出3點原則:

1.看封面與包裝:判斷一本書的優劣,本就是非常主觀的過程。如果外觀設計的“sense”實在與個人審美觀衝突,毋須強迫自己接受。

2.看序、跋:余光中強調,序與跋是「一本書真正的封面與封底」,好作家寫的序,一定宛如濃縮整本書的精華,讓你想立刻往下讀。如果連序都寫得雜七雜八、不知所云,內文素質也可想而知。

3.隨意翻開一頁,輕鬆讀完:即便只有一頁長度,也能讓你大略了解作者的文筆與敘事風格。如果讀來不通暢、或多讀幾頁後仍毫無感覺,即便旁人對它的評價再高,也不用考慮。

簡而言之,「閱讀」就是作者與讀者交流思想的過程。唯有讀一本自己精挑細選、符合當下需要的書,才能發揮效果。

步驟2:選有興趣、與你意見相左的主題

許多人在感到挫折、情緒低落時,會特別傾向尋求心靈勵志書的協助。其實,此時的閱讀類型反而不該有任何限制,愈是廣泛多元,對情緒的解套愈有幫助。

如果你真的感到不安,渴望縮小範圍、鎖定「成效最高」的閱讀種類,那麼可以優先考慮這兩種:最有興趣的書、與你意見相左的書。

前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傅佩榮曾在《不同季節的讀書方法》一書中指出,閱讀「俠義小說」是他扭轉情緒、喚醒奮鬥動力的最佳方法。從古典的《水滸傳》、西洋的《三劍客》到現代的金庸小說全集,都是書房中不可或缺的伴侶。

延伸閱讀

  1. 1 不要「速讀」,要「慢讀」:半途受挫是最棒的,請珍惜你的「不知」
  2. 2 如何在移動時間「一目十行」?善用「區塊閱讀法」30分鐘內讀完6本書
  3. 3 管理實戰法則:CEO的16個私房管理工具與方法
  4. 4 看見凌宗湧 —洞察花藝和人生的美學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