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台語有句俗諺說:「人兩腳、錢四腳」,講的是再怎麼追著錢跑,賺來的錢還是不夠花。真是如此嗎?財富這門課題當前,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聽王友華詮釋理財之路上該有的「早知道」,既有來自金融老將的經驗與洞察,也有專屬於他的溫度與感性。...
再好的標的 也要給它足夠的時間

不像其他金融圈經理人大多精明外顯、鋒芒畢露,57歲的富達證券投資信託董事長王友華,身上總是散發一股濃濃書卷氣。他侃侃而談時,比起「投信董座」這個身分,倒更像是個大學教授。

王友華有個知名的弟弟──作家王文華。兩人都是建國高級中學、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到美國拿到MBA學位;也一樣有文采、才華洋溢。念建中時,王友華就開始寫文章,編「建中青年」;大學時繼續編「台大青年」,更是社團內的活躍身影。只是王文華回台後投入電影界和媒體,後來更離開企業,成為專職作家;王友華則始終深耕金融專業。

儘管走了一條體制內相對穩健的路,但打從年輕起,理想、熱情和強烈人文關懷的特質,就讓王友華在這個領域顯得獨樹一幟。他曾是台灣花旗銀行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總裁,當時成功以「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的訴求,結合公益活動與品牌行銷,除了翻新社會對喜憨兒的刻板印象,更將喜憨兒議題推上檯面,帶動主流輿論關注。

那種「文藝青年」特有的信念與情懷,往往是媒體最常用來描述王友華的角度。然而有趣的是,即使話鋒一轉,切入投資、理財、報酬率這些「世俗」話題,出自王友華口中也毫不違和。

事實上,1999年從花旗銀行公共關係部副總裁,轉戰花旗投顧總經理,再到大華投顧總經理與富達投顧總經理……,大半輩子都在和市場周旋的王友華,可說是看盡了股市興衰與全球經濟的起伏。

企業財報上的資產,有「有形」、「無形」之別,支出除了實際的現金流出,也包含隨時間流逝必須攤提的折舊。人生的財報亦然。在追逐數字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機會成本,短期效益是否就等同長期幸福的極大化?也不盡然。

台語有句俗諺說:「人兩腳、錢四腳」,講的是再怎麼追著錢跑,賺來的錢還是不夠花。真是如此嗎?財富這門課題當前,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聽王友華詮釋理財之路上該有的「早知道」,既有來自金融老將的經驗與洞察,也有專屬於他的溫度與感性。

為自己早點打造「平衡型的投資組合」

我是五年級的前段班,從小在「勤儉建國」的社會氛圍中長大。所謂的「假日家庭聚餐」,常常是全家人坐公車到當時中華商場的「點心世界」,點一盤鍋貼、叫兩碗酸辣湯,就算是加菜,是很重要的家庭活動了。

延伸閱讀

  1. 1 原來,這樣想才能變身好野人
  2. 2 李雪雯:巴菲特公司股東會後,散戶學到的5堂投資課
  3. 3 頂尖經理人:從自我養成到跨國管理15堂課
  4. 4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