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2010年,日本政府推動「袋鼠爸爸計畫」,鼓勵與襯衫、領帶劃上等號的日本上班族男性,化身回家當奶爸的「型男袋鼠爸爸」。去年,日本男性獲准育嬰比率提升至20年新高的5.14%,父親背小孩的場景成街頭日常。究竟這群日本袋鼠爸爸,如何以酷又性感的形象,改變日本家庭樣貌?台灣政府也能從中學習。
「型男奶爸」顛覆傳統,日本創男性育兒比率新高:台灣可以怎麼做?

近年,日本報紙、雜誌甚至路上的海報,都能看見正在興起的「超級英雄」。他是穿著時髦,總是露出笑容及帥氣髮型,陪稚子吃早餐或陪小孩在公園騎單車的「袋鼠爸爸」(或稱「育兒男」),這種既結合「型男」「奶爸」形象的樣貌,正逐漸改變長期「男主外,女主內」的日本家庭形象。

英國廣播公司(BBC)就研究日本袋鼠爸爸崛起,帶給日本社會的衝擊與改變。以往日本男性被視為長時間工作的上班族,努力賺錢、維持家計,照顧家庭與育兒的工作多由妻子負責。因此,日本甚至有俗諺稱「父親」的威嚴如同「地震」、「火災」及「打雷」,不可侵犯。

然而,為了改善女性的工作環境,也鼓勵鮮少與孩子相處的男性請育嬰假,從提公事包、坐辦公桌,改回家拿奶瓶、顧小孩,日本厚生勞動省於2010年啟動「袋鼠爸爸計畫」(Ikumen Project),將每天平均只陪孩子40分鐘的日本工作狂爸爸形象,扭轉為更重視家庭生活的新好男人。

只是,BBC不免要問,日本政府推動的計畫,真的有辦法大幅提升日本的性別平等,或只是表象,即使塑造出帥氣袋鼠爸爸的形象,實質上仍由女性扛起家庭責任?

在《酷日本男性》(Cool Japanese Men)一書中發表關於日本父親文化研究的作者漢娜‧瓦薩洛(Hannah Vassallo)指出:「對工作許下承諾,仍代表展現典型男子氣概。」

確實,傳統日本男性在家庭中充滿威嚴,甚至不會泡茶、摺衣服,這些日常工作都得靠妻子協助,使得日本女性在育兒階段更難維持職場工作,間接使得女性結婚意願降低,影響結婚與生育率。男性請育嬰假的意願也極低,2002年僅有0.33%符合陪產假標準的男性請假。

因此,日本政府訂立計畫後,究竟如何從文化端推動,扭轉「媽媽照顧小孩」的形象,讓男性承擔責任、女性可回歸職場?首先,「袋鼠爸爸計畫」將男性主動參與育兒工作視為一種「社會運動」,他們會拿到一本「生活與工作平衡手冊」,幫助袋鼠爸爸找到職場與家庭的平衡。

延伸閱讀

  1. 1 為愛出走:台灣人在日本當職業媽媽難不難?
  2. 2 袋鼠爸爸向前行!
  3. 3 管理實戰法則:CEO的16個私房管理工具與方法
  4. 4 上台流利表達:報告、銷售、演講一次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