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寄生上流》獲得奧斯卡肯定,至少說明了,不只是K-POP、韓食,韓式文化已然躋身美國主流。
《寄生上流》獲奧斯卡4大獎:真正能橫掃全球的原因是「這個」

韓片《寄生上流》(기생충)昨(2020年2月9日)獲得美國奧斯卡獎(The Academy Awards),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3項大獎,順便也把「最佳國際影片」的小金人抱回家。

雖然《寄生》早已獲得金球獎與英國電影學院獎的肯定,拿下最佳外語片等獎項。但奧斯卡與其他大獎的不同在於,影片除了藝術成就,還必須能獲得美國大眾某種程度的肯定。

根據奧斯卡的參賽規定,參賽影片除了必須特定年度曾在美國加州的洛杉磯郡售票公映過,上映時間還必須達連續7天以上,且每天的晚間6時至10時至少有1場。

上述的「奇怪」規定,目的就在排除,只給特定族群觀看的非商業片。唯一例外的是最佳國際影片,但是雖然不必在洛杉磯放映過,但至少要有英文字幕。

韓裔族群在美國社會中曾經相當特別,部分來自於韓裔的高度內聚性。如果硬要類比,封閉性有點類似猶太人社群。

相對於其他的東亞社群,如日本與台灣人,韓國人與當地社群的連結,多半限於工作,回歸私生活,還是多跟韓裔往來。因此,韓式文化與美國主流文化,其實是有點區隔的。

《寄生》獲得奧斯卡肯定,至少說明了,韓式文化已然躋身美國主流。

不只是旅遊、韓食等「通俗」文化,K-POP、電影等資金、技術門檻較高的「主流文化」工業,”made in Korea”也是可以的。

這點也可以從《寄生上流》導演奉俊昊(봉준호)的獲獎感言看出。他說,「原本以為拿到最佳國際影片獎後就收工了,沒想到還能拿下大獎。」奉俊昊的感想,其實也反映了外國文化(影片)打進美國主流有多困難。

韓國人的生活方式,或者說韓式的生存之道,是否真的就像《寄生上流》所嘲弄的,沒錢就下流嗎?

許多韓式作品其實都在凸顯一點,韓國在經濟高速發展中,是否捨棄了原本重視的東西,其中包括身為人的價值。特別是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均,資源都集中在少數「財閥」,彷彿經濟條件好的人才算活著,而且是「上流」地活著。

從韓星具荷拉的相關討論,與《82年生的金智英》,也可以看出韓國人的自我壓抑。在加上韓國對男與女的不平等對待,厭女(misogyny)的無處不在,韓國女性更是處於雙重壓抑 。

延伸閱讀

  1. 1 那個在大佛裡敲的人,說不定就是你
  2. 2 好可惜!小談2015奧斯卡的遺珠之憾
  3. 3 【實作練習】秒懂Web3 ! 數位商機洞察課 - 區塊鏈、元宇宙、NFT
  4. 4 公關影響力 :議題、媒體、活動到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