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失業後,在疫情期間找不到工作,索性不找工作,變成非勞動力。
疫情大浪後:「突然失業」很可能「長期失業」?做好這件事,才可能歷劫歸來

這幾天新聞報導不斷跳到眼前,最熱門的關鍵字當屬「微解封」三個字,有些店家會有限度地開放室內營業,有些則還在禁止中。醫界專家從數字來看,認為台灣疫情目前有緩解趨勢,可以試試微解封;但是前立委郭正亮的說法是,政府其實還不願意微解封,但是不得不,因為經濟撐不下去,必須—

「與經濟妥協。」

昨天晚上回家看到市府財政局來函,我電會計師了解詳情,他說這是紓困方案,重點有兩個,營業所得稅打折,並延緩三個月繳交。而我早就交了,便跟他問起企業普遍的近況,他只說兩個字:「很慘!」隨口講了三個例子,看來全是瀕臨倒閉。我心一驚,倘使老闆都難熬了,員工還能過得了嗎?

主計總處五月份的失業調查近日出爐,調查期間是5/23至5/29,正好是5/15三級警戒開始的第二周,工商時報的社論指出,這波疫情至少創下五個紀錄:

1. 就業人數一個月之內驟減12.6萬,創歷年同期最大減幅
2. 失業人數月增5.4萬,創歷年同期最大增幅
3. 失業率升至4.11%,創七年半最高
4. 非勞動力月增6.2萬,創歷年同期最大增幅
5. 週工時未達35小時的就業人數單月劇增60萬,前所未見

綜合這些現象,工商時報說,這波疫情對台灣社會的衝擊不僅巨大,而且迅猛,程度已超過2001年網路泡沫時期、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年代。

針對這五個破紀錄,我看到疫情這股大浪至少出現兩個淘洗的現象:

1. 突然失業者,有可能被洗成長期失業者:
失業後,在疫情期間找不到工作,索性不找工作,變成非勞動力。如果疫情拖長,不及時解封,這些人有可能成為長期失業者,以及怯志求職者,再也不外出求職,影響家計,並帶來家庭問題。

2. 有工作者,有可能被洗成低工時者:
單月劇增60萬人的工時低於35小時,包括放無薪假﹑或是減少上班日等。短期將影響收入,而長期則有可能從全職轉變成兼職或零工,收入不穩定。

不論哪種現象,都指向同一個事實,每次的天災人禍是一場洗劫!而且恰恰跟羅賓漢的劫富濟貧模式相反,被洗劫的是弱勢族群。

延伸閱讀

  1. 1 比金融危機還慘!台灣無薪假創10年新高…人力銀行曝:會做這「3件事」,公司優先留你
  2. 2 動不動就想辭職,其實是想太多!沒搞懂「上班本質」,只會變得愛抱怨、一事無成
  3. 3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
  4. 4 精準用人學,獵頭CEO的獨門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