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我們作客時,可能獲得主人的「熱情接待」或「冷眼對待」。這不僅是語言的「譬喻」,研究已證明:「實體溫度」會影響人們對社交冷暖的觀感。
「孤單寂寞覺得冷」是真的!研究:邊緣人的體感溫度真的比較低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

  1. 我們能在「生理」上,真實感受到人際關係中的「冷暖」。
  2. 手上拿著的是熱飲或冷飲,都會影響參與者對他人的看法。
  3. 實驗指出:遭到忽視而感到孤立的人,更喜歡熱食。

接待客人,用「熱茶」比較好?

謝爾頓走進自家公寓的客廳,看到好友李奧納德與霍華德窩在那裡,現場氣氛緊繃。

「怎麼了?」他問道。

「霍華德今晚要睡這裡,他跟老媽吵架。」李奧納德解釋。

「你幫他倒一杯熱飲了嗎?」

李奧納德一臉不解地瞪著謝爾頓看,霍華德則是癱坐在沙發上,不發一語。

「李奧納德!這是社交禮儀,朋友鬱卒時,你應該幫他倒杯熱飲,比如熱茶之類的。」

「來杯茶確實不錯。」霍華德坦言。

謝爾頓是美劇《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的主角之一,網路迷因「以熱飲安撫朋友」可能就是源自於他。不過,認為身體溫暖與精神支持是相通的人,肯定不只他一個。幾個世紀以來,詞曲家與詩人把愛與關懷跟暖心的溫度連結在一起,孤獨與背叛則令人心寒。

我們的日常用語也充滿類似的譬喻。我們以「溫暖、熱情」(warm)來形容有愛心、反應熱烈的人。我們作客時,可能獲得「熱情接待」或「冷眼對待」。波蘭人可能mówi ciepło(熱情地談論)某人;在法國,大家有時會用battre froid a quelqu’un的說法(字面意思是「冷對某人」),意思是「故意冷落某人」。

早在1946年,現代社會心理學之父阿希(Solomon Asch)的實驗就發現,描述一個人時,加入「熱情」或「冷淡」等字眼,會明顯改變別人對那個人的看法。別人可能認為你很聰明、技巧高超、很堅毅,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是熱情還是冷漠。

身體實際感受到溫暖,也增加心理上的溫暖印象

阿希發現,一般人認為熱情的人是慷慨大方、善於社交、溫厚良善的。冷漠不僅表示你缺乏上述特質,大家也會覺得你展現出相反的特質:小氣、疏離、刻薄。阿希認為,冷熱之別是社會觀感的基礎。然而,科學研究經過多年才揭開一個事實:這種根本特質不是簡單的語言學或人為譬喻的產物。我們是在「生理上」,真實感受到人際關係中的「冷暖」。

延伸閱讀

  1. 1 天冷時,消費者更容易選擇讓人「溫暖」的品牌!信賴感、可信度皆是關鍵
  2. 2 多跟超商店員、司機聊天!為何陌生人的「微友情」會讓人更快樂?
  3. 3 聲音決定你是誰:讓服務、銷售、提案成功的聲音形象
  4. 4 頂尖經理人:從自我養成到跨國管理15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