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集保)對一般人而言相對陌生,它已成立33年,扮演資本市場的後台,默默處理股票交割、期貨結算等業務,但近年集保的存在感在股東、投資人眼中逐漸提升,原因是什麼?
集保

集保敏捷轉型三支箭:

  1. 密集Team Building,打破部門間的藩籬
  2. 找出種子員工,競爭式學習敏捷開發
  3. 培養數位DNA,讓團隊說共同的語言

敏捷專家學會創會副理事長、在金融業有多年敏捷轉型經驗的徐柏峯走進集保的辦公室,一格一格封閉的傳統辦公隔間讓他皺了皺眉。「結果只過兩個月,3樓的辦公室就完全不一樣了!不僅有大量討論區,還有促進創意發想的黑板、投影布幕,」語氣中可以聽見徐柏峯對集保轉型決心的訝異。

▲討論空間一隅,設置有黑板、投影布幕。(攝/卓杜信)

徐柏峯的反應,與集保在大眾眼中長期的既定印象有關。

台灣集保創立已33年,成立之初處理實體有價證券(含股票、債券等)的「集中、保管與交割結算」,金融數位化後除了持續處理有價證券交易外,也提供許多面向大眾的數位服務,例如查詢股權分散、集保e手掌握app等,由於其業務牽涉資本市場極廣,是受金管會高度監管的特許事業。

一般人認為,集保薪資福利完善,安穩、有保障,員工不乏有牌照的律師、會計師;但也同時伴隨著類公務機關的保守作風,以及冗長、沒有效率的運作體制。

這讓徐柏峯在接下集保的委託前十分忐忑,因為集保是他認為整個金融產業「最保守的地方」。

舉例而言,過去當基層員工想要修改文件上的內容,需要發文通過副組長、組長、副理、經理的同意,意見才能走出部門往上呈報,如果修改內容關係到不同部門,另一個部門也需經過同樣的流程。

「集保內部都戲稱,自己是在擺18銅人陣,」徐柏峯指出集保決策與行政流程的冗長程度,「原本15分鐘可以處理完的事情,等長官一個個簽章核准,可能需要兩個星期。」

會有如此繁複的內部流程,原因在於集保的核心文化——「零缺失」。

「集保管理的總資產總共有59兆,若有任何差錯,怎麼跟社會交代?」集中保管結算所協理陳少燕嚴肅的說,因此集保的任何業務都要經過層層檢視、背書核可。然而當面臨數位金融時代,金融服務不斷推陳出新,迭代速度堪比消費性電子產品,集保的18銅人跟得上嗎?

延伸閱讀

  1. 1 注入數位思維,銀行也要「內部創業」
  2. 2 主管必看!敏捷式管理4大原則,你真的搞懂了嗎?
  3. 3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
  4. 4 破除領導盲點,團隊管理的13個致勝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