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各類調查中,韌性與抗壓力都成為企業挑選人才時最看重的軟實力,學會如何與壓力共處,顯然是工作人的必備課題。
陳永儀

【獨家課程】陳永儀的情緒與壓力管理系列課>>

面對壓力的3大必知要點:

 

  1. 沒有誰的抗壓性特別好,重點是找到自己的「標準答案」。
  2. 當周遭出現2個以上的警訊時,要察覺是否深陷壓力而不自知。
  3. 不要說「好煩」,要釐清「煩」的來源是什麼。

 

「考試沒考好,回家又要被爸媽念」、「績效沒達標,年終獎金又泡湯了」……從小到大、從生活到工作,人們隨時在面對大大小小的不同壓力,誰能更好的處理、甚至將其化為成長的助力,已經成為企業挑選人才時的重要指標。

根據《Cheers》最新發佈的《2023台灣人才白皮書》,針對2000大企業人資長所進行的調查中,「韌性與適應性」(46.7%)為企業最看重的能力,不少外商企業,更對台灣人才在疫情期間所展現的非凡「韌性」印象深刻。

很顯然地,抗壓性已經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軟實力之一,但在探討如何培養抗壓力、與壓力共處之前,首先要釐清的是——究竟何謂「壓力」?

「壓力就是現狀與目標之間的落差,這狀態讓人不舒服,所以我們要降低落差。」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與企管系副教授陳永儀舉例,如果外面溫度是0度,但身體需要恆溫在攝氏37度,這37度的落差就是壓力。

身為美國西點軍校200年來首位台籍教師,陳永儀除了曾在美國執業擔任臨床心理醫師外,也擔任過花旗銀行紐約總行的國際人力資源部經理,同時也是知名顧問公司Korn Ferry光輝國際的亞太區的測評總監,協助企業篩選各種CXO人才。

從病人、軍人到高階經理人,陳永儀見過各式各樣的壓力來源,也陪伴他們走過不同的修復之路。而令大多數人為之苦惱的「情緒」與「壓力」,卻被她形容為人生中的「兩大摯愛」。

「有壓力不只能讓我們存活得更好,還能讓我們有所進步。」陳永儀笑說,如果沒有學習面對壓力的過程,人類可能早已滅絕。至於如何察覺及面對壓力,陳永儀也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沒有誰的抗壓性更好,關鍵在於「適合自己」

陳永儀首先強調,很多人會希望能增加韌性、提升抗壓力。但事實上,能夠因應正常的生活壓力可以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存在「誰的抗壓力特別好」的說法。

延伸閱讀

  1. 1 平庸領導者vs.傑出領導者,最大關鍵點在「情緒智商」
  2. 2 【獨家調查3】想進大企業上班?兩千大人資長指定這5個關鍵能力
  3. 3 管理實戰法則:CEO的16個私房管理工具與方法
  4. 4 精準用人學,獵頭CEO的獨門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