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疫起》和《做工的人電影版》是上半年國片市場受到各界矚目的作品。電影類型固然不同,卻存在著幾乎一致的致命盲點,即創作者欠缺足夠的膽識去處理現實。我們常常羨慕韓國影視作品多麼好,問題難道只差在技術和演員嗎?

2023上半年有兩部國片在市場上表現不俗,一是《做工的人電影版》,二是《疫起》。兩部片都是群戲,意即主角並非個人,而是一群人,且都刻畫著一種職業(工地勞工和醫護人員)的現實生活。這類戲劇作品的好處在於,讓觀眾得以走進截然不同的職場世界,去看待不同人的生命處境。

《做工的人電影版》當中,工人忙著在工地打拚,把自己弄得髒兮兮,連兒子都為自己父親的工作感到羞恥;《疫起》裡頭,站在抗煞(SARS)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面臨染疫壓力,卻不被允許離開院區。幾乎所有觀眾都能對這樣的劇情產生共鳴,感嘆自己似乎從未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進而在走出戲院時說出一句「原來做這份工作這麼不容易呀,過去真沒想到」的感嘆。

《做工的人》裡沒有移工和建商,能相信嗎? 

但現實的工人和醫護人員,真的如同劇中所呈現的嗎?這不是創作者真正在意的事。這麼說並不是因為編導不負責任,而是當你敘述的對象是一個「集體」時,當然就會清楚知道,無論你怎麼拍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所以與其糾結個別的工人或醫護人員是否同意故事的敘述、角色的描繪,還不如著重創作者自己怎麼去看待這些人物。

換句話說,觀眾其實都是從編劇與導演的眼睛去理解故事,也就意味著作品本身會放入了創作者本身的價值觀。

有時候還有一些其它因素會影響作品的呈現,而這往往與資金來源有關。

例如《做工的人電影版》在新聞稿便公開指出電影獲得了「台中市政府的建設局、交通局、警察局、經發局、水利局、公捷處、中捷公司、新聞局」等局處部門的支持,而且拍攝地點還在工地實景。

做工的人電影版

▲《做工的人電影版》劇照。

因此我們幾乎可以推斷這部作品不可能出現對政府、建商任何負面的描繪,甚至連移工也不可能拍到,因為大部分人都知道,許多台灣移工是非法居留。這在去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九槍》(2022)中就有清楚的解釋。

《做工的人電影版》確實也淡化了任何造成勞工生活不幸的源頭,戲劇衝突來自同樣社會階層不高的騙徒與底層勞工之間。至於移工自然也都沒有現身,這就相當於以紐約為背景的《六人行》(Friends),卻幾乎沒幾個黑人角色一樣超乎現實。

延伸閱讀

  1. 1 《寧靜咖啡館之歌》,吟出每個人心裡的等待
  2. 2 翁煌德專欄|金馬60新銳導演分析!5人作品一一盤點
  3. 3 【實作練習】秒懂Web3 ! 數位商機洞察課 - 區塊鏈、元宇宙、NFT
  4. 4 如何找梗:14堂課解決企劃人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