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文組無用論綁架學生多年,衡量一門學科的價值,除了在就業市場秤斤論兩,是否還有其他的思考維度?

《2024最佳大學指南》最新專題上線!更多 AI 趨勢解讀文章、精彩報導 立即閱讀 >>

「私立大學理組都比國立大學文組好賺,填理組才有『錢』途?」「文組低薪就是因為不被市場需要,應該縮編相關科系?」

考完學測,想填人文社會的你,是否正遭受上述來自社群偏見的影響?尤其經歷半導體產業爆發大缺工、生成式AI熱潮,更強化了理工專業出路多、含金量高的形象,讓許多年輕人即使志不在此也趨之若鶩。

從全台高中設置語文資優班班數,可窺見人文社會人才流失,語文資優班從107學年度73班開始逐年遞減,111學年度跌到只剩53班,讓中研院院士、台大教授都開始緊張,到高一開課搶救人文社會人才。

大學端的數據也顯示學生往理工傾斜的現況,與106學年度相比,111學年度藝術及人文學門就讀學生減少了3.2萬人,反觀資訊通訊科技則略增3,000人,且是11個學門中學生數增加最多者。

在一個過度以短期利益為思考的社會,人文社會學科學生該如何安身立命?衡量一門學科的價值,除了在就業市場秤斤論兩,是否還有其他的思考維度?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敬一是最早關注人文社會學人才培育的學者之一,2000年他擔任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處長,就開始倡議文理不偏廢的通識教育,朱敬一動用人脈廣邀領域學者規劃「人文及社會科學營計畫」,到全台高中講授經典,培育人社素養,最多曾有16所高中參加。

然而今日的高中人文社會授課現場,挑戰更甚以往,朱敬一聽到學生跟助教抱怨:「人文社會經典很過時,我沒有興趣。」

但朱敬一認為,助教的回覆非常好,助教和學生說:「你有把任何一本經典從頭到尾讀一遍嗎?」

今天,把一本書從頭到尾看一遍,可能會被視為是很「呆」的事,有說書podcast、有1分鐘能看完的短影音,甚至可以把影片丟到ChatGPT,幾秒內就有精華重點整理。但問題是,為什麼閱讀要「趕時間」、「抄捷徑」?

答案在於,我們預設學習有目的,必然是為了某個用途而執行,自然會希望越快、越省力達成目的越好,這正是人文社會科學在功利主義至上的台灣社會被弱化的原因,因為人文社會知識必然需要時間慢慢累積、內化,才會發酵。

延伸閱讀

  1. 1 大學──文史哲學群
  2. 2 訓練會說好故事,顛覆傳統的大學生
  3. 3 什麼都學得會!15個高效學習法則,快速上手新能力
  4. 4 【實作練習】秒懂Web3 ! 數位商機洞察課 - 區塊鏈、元宇宙、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