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將近10年前,我剛到宜蘭工作,因為一切還不大熟悉,朋友就說,要介紹我去吃「好吃的」。剛聽到時非常高興,沒想到,他後面卻留了一句話:「不過,我不確定老闆今天有沒有開店。」
心情小吃店的故事

當下心中雖然有些疑惑,但我還是跟著去了。來到現場,「今天有開!今天有開!」朋友非常開心,店裡客人多得不得了,東西也非常好吃,我們就心滿意足地享受了一頓美食。

不過,我的心中始終有個問號:怎麼有店連有開沒開都不一定?萬一客人去到門口,店卻沒開,豈不是很掃興?

等到在宜蘭待久了,我才發現,像這樣的「心情小店」──開不開店端看老闆心情的,在宜蘭還真不少。有一年只開一個月的餅店、一年只開半年的冰店,也有不定期開門的米粉炒。從服務業的觀點來看,一開始,真的很不能理解和適應:這樣開店,未免對顧客太不方便、太不體貼,老闆是不是也太「隨便」了點?

好玩的是,隨著光顧次數愈來愈多,我逐漸習慣了「碰運氣」,也加入成為他們的老主顧。愈來愈了解每家「心情小店」的老闆性格與經營邏輯後,反而覺得這樣也沒什麼不好,甚至,還因此讓我觸發另一個面向的思考:如果用現代經營服務業的觀點來檢視這些小店,可以找出什麼有趣的發現?

現代服務業3個原則,小吃店都不合

現代服務業強調的第一個前提:服務是為了消費者需要而存在。從這個角度看,小吃店的做法當然不符標準。畢竟,要在顧客需要的時候能滿足他,至少營業時間應該固定,客人才能「有跡可循」,總不能每次都讓人乘興而來,卻吃「閉門羹」敗興而歸。所以這第一點,心情小吃店不合格。

第二,則是服務要對應消費者需求,愈好的服務業,通常對應得愈完美。但這一點拿來檢視小吃店,也不貼切。一般人去小吃店,大半只在乎菜色口味,沒位子、要排隊、等很久都不一定要對應,只要東西好吃,統統沒關係。

第三,服務業總是強調服務愈好,附加價值愈高,這對小吃店同樣不適用。小吃店不會因為改成一年開張365天,就提高售價。既然如此,老闆只要覺得賺的已經夠用,又不想太辛苦,自然就休息不開門了。

看起來,所謂現代服務業的「圭臬」,都不能拿來對心情小吃店一視同仁。當然,這也正是小吃店之所以只能是小吃店的原因。不過,雖然它無法放在現代服務業的「框架」中,但你說小吃店老闆的做法真的全無道理嗎?我認為也不盡然。反過來說,小吃店的生存之道,當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延伸閱讀

  1. 1 沈方正:讓顧客在飯店內享受旅行
  2. 2 台南小巷的冰淇淋,如何攻下日本人味蕾?
  3. 3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
  4. 4 看見凌宗湧 —洞察花藝和人生的美學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