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新台菜」在美國漸漸打開市場,包括改良過的牛肉麵、雞肉飯、刈包、蔥油餅,年輕台裔美籍的餐廳廚師和老闆,可說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他們放棄律師路,在美賣起牛肉麵、刈包的原因是什麼?

最近在美國吃什麼最夯?答案可能讓台灣人意外。

台灣美食在美國,特別是紐約與洛杉磯等華人眾多的城市,改良過的牛肉麵、雞肉飯、刈包、三杯雞、蒼蠅頭、蔥油餅,以及創意料理「花生冰淇淋佐香菜」等「新台菜」,不斷打開新市場,而這背後,是一群年輕台裔美籍的廚師,正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紐約時報》6月11日以專文呈現新台菜所代表的兩股風潮:

1,新台菜走出「中菜」的大框架,展現出融合多元文化與獨立創新風格的一面。

《台灣美食》(The Food of Taiwan)作者韋凱琳(Cathy Erway)受訪時說,過去5年,她一直刨根究柢地在美國各地尋找以「台菜」為主力的廚師。

美台混血的韋凱琳說,隨著這些年輕廚師愈來愈成熟,相較於父母或祖父母追逐的「美國夢」或「美國認同」,「年輕一代的台裔更瞭解台裔身份背後的意義,」她說。

而其他在美國開餐館的台裔廚師或老闆們也在接受不同媒體訪問時說,他們可能是「芋頭」後代(1949年隨國民黨退敗台灣的外省人),也可能有「蕃薯」祖先(明、清兩朝就移居台灣的大陸人),但他們認同美國、也認同台灣。

2,是新一代的台裔年輕廚師展現出與上幾代移民不同的風格,不局限於學校所學,反而很「敢」走自己的路,特別是以台菜凸顯自己的風格。

《紐時》報導中,以台裔美籍的黃頤銘(Eddie Huang)為例,指出他畢業於卡多索法學院(Cardozo School of Law),雖然可以一輩子都當律師,最後卻選擇在紐約開出以刈包為主力的店Baohaus(諧音「包好吃」),代表新一代的台裔青年更希望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黃頤銘的自傳《初來報到》(Fresh Off the Boat)還改編成熱門美劇《菜鳥新移民》。紐約布魯克林區盈成餐館(Win Son)的合夥人、台裔的Joshua Ku描述黃頤銘時說,他是「年輕台裔美人流行文化的焦點之一」:「因為像我這年紀的人(30歲上下),可能更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類似的例子,還有在紐約曼哈頓區開設「何家麵店」(Ho Foods)的何瑞運(Richard Ho)。《紐時》報導,34歲的他雖然有加州大學(UC)的法律學位,但他卻選擇開了一家專賣台式牛肉麵的餐館。何瑞運說,當初他媽媽還不開心地質疑,「幹嘛開餐館,不好好當你的律師?」

延伸閱讀

  1. 1 餐飲界「KO桑」:3項絕對不做的事,打造日本料理版圖
  2. 2 台中美食躍上國際舞台!2020米其林指南宣布:「把台中加入評選」
  3. 3 文創商機:從產品到風格營造的16堂創業課
  4. 4 【實作練習】秒懂Web3 ! 數位商機洞察課 - 區塊鏈、元宇宙、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