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因跟老闆或同事打招呼沒得到回應而難過、找不到工作動力、提意見被嫌白目......這些在職場上讓你感到無所適從的事件,都跟能否建立「心理安全感」有關。
心理安全感

個人如何建立職場心理護城河?

  1. 主動尋求合理挑戰
  2. 提前建立預期心態
  3. 善用衝突化解誤會
  4. 維繫職場人際網絡
  5. 問題解決式的反芻

你在職場上有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嗎?高心理安全感不代表員工會過得很「爽」、會亂來,而是有足夠的心理資本,在「表現自我」時承受風險。例如勇於提出與主管相左的意見、執行高難度專案,或是為了幫助團隊,即使不在工作範圍內,仍主動提出解決方案等。

要讓人才願意當責、做「分外」的工作,組織責無旁貸,開放的企業文化、暢通的溝通制度與主管的領導風格缺一不可,但個人也不應坐以待斃,但要如何化被動為主動,為自己建立心理安全感?

以下是政治大學心理系郭建志老師(下稱「郭」)、陽明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高國揚老師(下稱「高」)透過6個職場上的實際情境,建議上班族如何打造心理護城河,在職場上自在發揮。

心理安全感

▲政治大學心理系教授郭建志(左)與陽明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高國揚。(攝/廖祐瑲)

Q:在辦公室跟老闆或同事打招呼沒有得到回應,是不是被討厭了?

郭:用心理學術語來說,這是一個「和自我認同有高度連結」的威脅事件,可能傷害到自我形象、認同、能力與尊嚴,進而降低安全感。

碰到威脅時,華人傾向做「內歸因」,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好?我哪裡做錯了?不停把負面的標籤往自己身上貼。發生負面的事件,我建議要避免去強加意義或詮釋,通常心理安全感高的員工比較有機會化解這種情境,因為他也許敢去向老闆詢問不打招呼的原因,承擔可能的衝突,就有機會化解誤會。

如果你是容易不斷回想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的人,我建議可以試試建立「問題解決式」的反芻心態。

例如,當碰到不好應付的客戶,先去思考跟假設:當他有什麼的反應時,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他為什麼不好對付?他在乎的事情是什麼?

上班族在面臨困難、挑戰這些威脅事件時,不要陷入「情緒漩渦」,而是圍繞在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思考,這是一種思維習慣。甚至在事前也可以做,若能提前演練面臨挑戰的因應方式,就能建立預期心態,保護自我不被外在傷害,也就更願意表達自己。

延伸閱讀

  1. 1 誰是潛力股?在職場上,這3種人一定要深交
  2. 2 無權無位,如何領導跨部門團隊?
  3. 3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
  4. 4 破除領導盲點,團隊管理的13個致勝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