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線上課程
明明是半天就能完成的任務,不小心卻花了兩週?當心帕金森定律正在威脅你的生產力。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對企業與工作人的提醒:

  1. 當可運用的工作時間愈多,效率愈低。
  2. 效率不良的主管,容易造成人浮於事。
  3. 帕金森定律無人能免疫,須刻意對抗。

當你接獲一項任務,最關心的是「什麼時候要完成」而非「必須花多少時間」時,你很可能將成為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的受害者。

什麼是帕金森定律?由來為何?

帕金森定律最有名的一句話是:「工作總會不斷膨脹,直到填滿所有可用時間。」(Work expand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意即人會不斷拖延、分心、增加任務複雜度,直到時間用盡。

1955年,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在《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幽默的論文,其中寫道:「同樣是寄出一封明信片,一個大忙人只要花3分鐘,但一位閒來無事的老太太卻需要一整天,包含一小時找明信片、半小時找眼鏡、一個半小時寫卡片、20分鐘決定是否要帶雨傘出門⋯⋯,不自覺就創造了許多無關緊要的支線任務,直到一天結束。」

帕金森舉的例子雖然極端,卻反映出職場上常見的情況:當一個人可運用的工作時間愈多、效率愈低落;反倒是「死線」當前,愈能高效產出。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的管理困境

事實上,帕金森定律不只適用於時間管理,在許多面向也都形成了資源浪費。

例如:多數人總是不斷堆加電腦裡的資料,直到記憶體用罄;專案項目不斷擴大,直到資源用罄;財務支出不斷增加,直到可用預算耗盡。

總歸來說,當人們自覺有餘裕時,就不會採取最高效的方式工作。

令人擔憂的是,帕金森定律不只影響個人工作績效,更可能造成組織出現「人浮於事」的現象。

帕金森指出,一位效率不彰的主管通常有3個選項:第一,直接把位子讓給更能幹的人才;第二,讓更能幹的人成為左右手;第三,聘用比自己水平低的下屬。

不難想像,人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經常會選擇第三條路,導致「二流主管帶三流人才」,組織看似不斷擴張,卻集體浪費時間與資源。

3大解方對抗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之所以是「定律」,代表人受到天性所趨,若沒有刻意與之對抗,很容易就會落入陷阱。建議從3大解方著手:

延伸閱讀

  1. 1 這堂課教你:從「大腦喜歡怎麼學」到「如何戰勝拖延症」
  2. 2 提升工作效率的15個方法:職場人與管理者的事半功倍術
  3. 3 管理實戰法則:CEO的16個私房管理工具與方法
  4. 4 專案管理實戰:搞定難題,讓專案成功的14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