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 首頁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隨著歐盟和美國越來越重視企業人權,加上不平等相關財務揭露公布在即,台灣人資長需要擴大對DEI的理解。

人權,不再是遙遠的抽象概念,而是影響企業經營的實際議題。

去年底,歐盟議會預告將完成「人權盡職調查」的立法,並且最快在2026年,歐盟大型企業就會將供應鏈的童工、強迫勞動等人權議題,列入法定稽查範圍。早歐盟一個月,美國也公布了「全球勞工戰略」打擊強迫勞動、禁組工會等阻礙勞權行為。

沒有企業人權就沒有訂單

作為全球供應鏈重要的一環,這代表台灣不得不開始重視「企業人權」。尤其是這幾年,台灣已經被多個知名企業點名為「人權高風險」的國家。

國際勞工組織所明訂的強迫勞動指標,如濫用弱勢處境、欺騙、限制勞工行動自由、扣留身文件、扣發薪水等方面,台灣都有明確違反國際規範,甚至有台灣企業直接被國外客戶要求整改

不過台灣企業已經開始行動。《天下雜誌》在去年底針對2023年天下永續公民獎100強的企業,進行了全台首次「供應鏈人權議題問卷調查」,發現近9成的企業有聽過「企業人權盡職調查」,且其中有超過一半已經在內部進行盡職調查,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二企業已展開對供應商的人權稽查。這當中又以大型企業和製造業的動作最快,這或許是因為大型製造業在台雇用最多的移工。

TIFD即將上線,從DEI開始準備

除了關注基本的企業人權,台灣企業也越來越需要關注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多元、平等、共融),因為今年全球還預計會公布一個跟人才相關的揭露要求,稱之TIFD(Taskforce for Inequality-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不平等相關財務揭露)。

這是全球在ESG浪潮下,在逐漸明確的環境(E,environment)以及治理(G,government)指標後,對社會(S,social)指標的進一步追求

但與環境和治理指標不同,TIFD將專注系統性不平等問題,尤其是因為種族、文化、性別、性向、身心障礙等因素所造成的收入不平等,幾乎和DEI關注的面向重疊。

不過TIFD不只針對DEI,預計還會檢視公司的稅務繳納(是否有刻意避稅)、投資架構和供應鏈結構(是否有剝削弱勢群體),同時也關注公司的薪資制度(是否低薪)、勞工合約(是否都用兼職而不提供應有福利),以及企業勞工立場(是否反對勞工權益)。

延伸閱讀

  1. 1 什麼是TIFD?人資長應該要在乎嗎?
  2. 2 專家籲台企:有進步,但太慢!8點檢視你的公司是否有「人權」?
  3. 3 頂尖經理人:從自我養成到跨國管理15堂課
  4. 4 破除領導盲點,團隊管理的13個致勝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