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 首頁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內需帶動人才需求轉為賣方市場,但同時企業面臨通膨難題,導致「缺工」與「低薪」並存的現象。要為企業導入人力活水,解決缺工問題,肩負台灣教育、國內與海外工作人力培育重任的教育部、勞動部及僑委會,繼《2023人才白皮書》後,他們繳出了什麼樣的成績單,又有哪些突破?

《2024台灣人才白皮書》最新專題即將上線,更多精彩報導、調查數據文章敬請期待>>

教育部長潘文忠:

拉企業走進校園育才,拚7成國際生留台工作

在《2024人才白皮書》台灣2000大人資長調查中,「重視技職或技術教育」與「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力」名列企業期待政府優先解決的前2項課題,展現出產業端對於教育政策的高度期待,對此教育部如何因應?

////

過去我們講產學落差,但落差已經不只存在於產業與學界之間。

隨著技術持續突破,我認為現在你所學到的,就算是業界最先進的知識,過了幾年很快就會換新。因此教育部在推動人才與技能接軌上,也要突破過去的框架。

策略一:企業共同育才,打造即戰力加速器

企業往往期待畢業生進入職場後,能無縫對接企業需求;但產業變化很快,最了解自己需要的,其實是企業本身。

過去企業得被動等到學生畢業,再接手適合自己的人才;但現在不一樣,透過參與專班、共同規劃課程與提供業師等方式,企業也能成為學校培養即戰力人才的夥伴,化被動為主動。

要引入企業資源,關鍵在於2020年通過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適度放寬組織、人事、財務等事項,這在制度上是很大的突破,也很快看到成效。例如台灣最頂尖的半導體業,相關企業如台積電,就很積極參與各大學半導體學院的運作,而且這些合作一次都是8到10年。換句話說,雖然要培養的是即戰力人才,但是企業也開始以長期培育的方式育才。

策略二:以新體系養技術人才

現在的技職工作跟過去的「黑手」印象,已經很不一樣。我到台中工業區參觀當地智慧工廠,一條過去可能要20個人的生產線,現在只需要2個人。我認為現在年輕人要認知到,製造業不再只是重複性工作,更需要具有高技術能力人才。

另一方面,我們也聽到企業提到「懷念以前的技職體系」。不可否認隨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除了專業技能,家長也會希望孩子準備得更充分,不要那麼早就業。

產學攜手合作計畫正是在種種考量下產生的,讓學生在技高(技術型高中)畢業後,就能成為企業正職員工,同時推薦至大學進修取得學位。

延伸閱讀

  1. 1 2021Good job!好工作來了!
  2. 2 大學力拚半導體人才生態圈!台積電前技術長親授如何加入國家隊
  3. 3 頂尖經理人:從自我養成到跨國管理15堂課
  4. 4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