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 首頁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DEI中常被忽視的身障者,成為若水國際最大比例的員工,他們如何帶領如此多元的團隊?

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企業運動會。

58位同仁中,近一半都是中高度身障者。不管是輪椅賽跑、接力投籃或是幫助雙手萎縮的隊友推冰壺,所有同仁都士氣高昂地完成所有競賽。

這樣的合作,是若水國際的日常。他們的業務是高技術含量的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BIM)以及人工智慧標註服務(AI data annotation service)。前者把建築設計圖的所有細節例如水管3D立體化,幫助建築團隊更好設計和施工。後者透過人眼標註圖像,是很多AI工程開發前的基礎工作。

近幾年,若水不僅贏得國際大企業如美光科技、潘冀建築師事務所、華碩等公司的青睞,BIM業績量更是做到全台前三名,還在2019年將業務開拓到日本,不僅設立日本分公司,而且營運也達到損益平衡。

一個被29次磨練過的初心

若水由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在2007年創立,是社會企業的先行者,初衷是希望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活化台灣的120萬身障人才。他們的勞動參與率不到一般人的三分之一,失業率卻是一倍以上。

若水執行長陳潔如觀察,市面上雇用身障人才的工作多是庇護以及勞務性質,很多是一年一聘,很容易形成「弱勢取代弱勢」的競爭。「我們希望在適用勞基法的一般工作和適用身權法的庇護性職場中間,找到另外一種可能性。」

經過29次的嘗試,商業模式從古董掃描、線上文字客服到3D動畫,若水終於在2013年找到有成長性、身障人才能勝任且又能有競爭優勢的BIM業務,並且在成功獲利之後,更在2018年展開AI標註服務的第二事業體。這當中涉及到複雜的技術工作拆解、技能培訓、混合工作搭配、品質管控等。

「從來沒有一家企業是以身障就業作為商業模式,」長期從事身障人才培訓的勝利基金會創辦人、同時也是若水國際的顧問張英樹說。「若水讓我們看見原來身障人才也可以從事高科技業,我們很期待若水的成功能帶給更多經營者對身障人才的信心。」

若水的同仁涵蓋了12種專業領域,包含建築師、機電技師、消防技師、AI工程師、專業職能治療、心理諮商等 。身障同仁中有64%為重度和極重度身障,部分為高部位損傷。

延伸閱讀

  1. 1 為何他們可以每月10天WFH?看台哥大如何做到全員混合工作
  2. 2 職場的「閒聊」為何重要?組織check-in文化幫助同事「說真話」
  3. 3 精準用人學,獵頭CEO的獨門心法
  4. 4 頂尖經理人:從自我養成到跨國管理15堂課